【文理News】心育共筑 校地医联——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打造“四位一体”心理健康服务新范式
为深化校地合作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,4月14日下午,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联合广西-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平社区居民委员会、广西—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(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)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共建揭牌签约仪式。文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武钢、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医学主任医师温健、上平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韦凤华等三方代表出席活动,围绕“医校家社”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建设展开深度研讨,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共建基地揭牌。
仪式上,文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武钢指出,学院培育“美育绘心辅导员工作室”,将绘画治疗、音乐疗愈等美育手段与社区支教活动“青社学堂”深度耦合,开发特色课程,把社区服务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。刘书记强调,这次共建不是简单的教学改革,而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“心理筑基工程”,既培育学生“脚踩泥土”的为民情怀,又为基层输送“带得走”的心理服务方案。
广西—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(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)精神医学主任医师温健从以往临床经验中强调:接诊的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中,大部分病例存在家庭沟通系统崩溃或校园压力失焦问题,单兵作战无法破解现代心理健康治理的复杂性,必须构建学校、家庭、医院、社区四维协同的“生态治理链”。温主任通过“树根诊疗模型”阐释协同逻辑——学校是监测根系、家庭是营养基质、医院是修复主干、社区是固土枝叶,唯有四维联动才能实现“1+1+1+1>4”的系统效应。温主任还提到,医院将定期派驻专家开展坐诊、讲座,重点针对社区内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、“重度精神病患者”等群体设计干预方案。
广西-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韦凤华向共建单位表示感谢,学校的前沿理论支撑和医院的临床经验输送,为破解基层心理服务难题提供了“双引擎”,心理健康共建工作迈上新台阶。韦书记要求:一是组织保障要安排专人牵头工作,确保服务常态化;二是深化服务覆盖,5月底前完成社区心理室升级建设,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、进家庭活动;三是完善长效机制,建立重点人群动态数据库,对特殊群体实行“一人一档”跟踪服务。韦书记强调,基层心理健康问题远比想象的更复杂,往往需要“把脉百种症,开好千户方”,既要“脚沾泥土”摸排真实需求,也要“手握数据”科学施策,更要用“一人一档”的绣花功夫把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亮点。
签约仪式上,刘书记与温主任、韦书记分别作为学校、医院、社区代表签订了《共建合作协议书》。三方共同揭牌,正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单位。
未来,学院将通过美育赋能基层心理服务,持续深化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培育扎根乡村的心理健康人才,打造校地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,让心理服务之花在基层沃土绽放更暖心的民生温度。
一审:罗婉莹
二审:覃学鹏
三审:刘武钢